香港服务器购买指南与优惠方案推荐

凌晨三點,機房冷氣的低頻嗡鳴聲裡,指尖敲著鍵盤遠程調試香港節點的Anycast配置。做CDN和抗D這行十幾年,最常被問的不是技術細節,而是「香港伺服器到底怎麼選才不踩雷?」。今天不講枯燥參數,用親手摸過機櫃、處理過炸線故障的經驗,聊點真實的選購邏輯。

香港節點值錢在哪?去年幫一家新加坡電商做亞太調度,實測數據很直白:從香港發起的請求,東南亞平均延遲45ms,日韓70ms內,歐美跳數也比內地節點少兩跳。更關鍵的是那條看不見的「線」——這裡沒有GFW的流量整形,國際出口帶寬飽和度常年控制在70%以下,跨境傳輸穩定性是內地BGP無法比擬的。某遊戲公司把登陸認證伺服器從矽谷遷到香港科學園後,東南亞玩家流失率直接降了12%。

選供應商別只看牌面大小。上個月參觀將軍澳某機房,冷通道設計確實漂亮,結果半夜被客戶電話炸醒:50Gbps的SYN Flood把他們的「高端雲防禦」打穿了。後來發現那家租用的清洗設備峰值只有80G,標稱的「T級防禦」根本是資源池虛標。現在幫客戶做方案,必查三樣:機房是否自營(新世界、Equinix這類地主最穩)、抗D設備型號(Arbor必須TMS級以上)、有沒有真實流量圖表可查。

線路水深建議實測。所謂「BGP多線」可能是PCCW+HKBN拼湊的,晚高峰電信繞日本NTT能飆到150ms。真正低延遲的組合要包含:和記環球獨家海底光纖(到新加坡9ms)、中華電信直連(台灣20ms)、CN2 GIA精品網(上海35ms)。有個取巧辦法:找供應商要測試IP,在17CE上跑三天三網路由追蹤,看到「AS10099+AS4134」雙路徑才是真優化。

最後的血淚教訓:千萬別被「無限流量」迷惑!香港機房跨國流量成本極高,某廠商標榜$99/月不限量,實際條款寫著「國際出口超過5Mbps限速」。簽約前死磕帶寬計費方式,獨享/共享、本地/國際流量拆分、95計費還是月付,差價可能差三倍。曾經有個客戶沒注意「CN2流量另計費」條款,月底收到$7000美金賬單直接崩潰…

評論:

  • 求問Hostease那個抗D實際效果如何?上次被打了30G就掛了,現在看到便宜防禦都有PTSD
  • 博主說將軍澳機房好,但聽說今年颱風淹過一次?求證真實災備情況
  • 在阿里雲香港和騰訊雲之間糾結,同樣配置騰訊便宜15%但線路不透明,值不值得賭?
  • 有沒有人實測過和記環球線路?官網寫得天花亂墜,但朋友說晚高峰YouTube都卡
  • 緊急避雷!某家標CN2的廠商給的測試IP走的是163骨幹,路由追蹤教程能單獨寫一篇嗎?
  • Leave a comment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