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防cdn哪个服务商最好
深夜機房警報又響了,螢幕上流量曲線像心電圖猝死般垂直飆升。這是今年第三次被針對性DDoS打穿,老闆電話直接衝進我手機:「防不住就別幹了!」那晚我抽掉半包菸,把全球高防CDN的測試報告摔在桌上——有些真相業內人根本不敢寫。
當流量砲火超過300Gbps,多數廠商的「無限防禦」承諾會瞬間蒸發。去年某交易所被攻擊時,三家標榜T級防護的服務商輪流癱瘓,最終靠Cloudflare的任播網絡硬生生吞下620Gbps垃圾流量。但別急著簽約,他們家清洗閾值設得極高,小規模攻擊可能根本不觸發防護,得像調教野馬般反覆調整規則。
真正玩命時刻得看中國牆內戰場。阿里雲的雲盾能扛800G?實際得看你的IP是不是分到北京亦莊機房。有次幫遊戲客戶壓測,上海節點扛到550G就開始抖,切到杭州BGP線路才穩住。這裡藏著魔鬼細節:當流量穿透超過骨幹網承載力,再強防禦都會變成擺設。
最近不少創業公司迷上海外小眾廠牌。見過某家吹噓「軍工級防護」的英國服務商嗎?測試時丟個20G的SYN Flood就現形——他們的Anycast根本是偽裝,所有流量先繞道法蘭克福集中清洗,延遲暴增300ms。真正靠譜的反倒是Imperva這種老獵犬,東京節點能邊扛攻擊邊把《原神》加速到47ms,代價是每Gbps防護價格夠買三台伺服器。
高防CDN本質是資源戰爭。Akamai靠2,300個邊緣節點編織成捕蟲網,但當你發現美國節點清洗後流量仍被亞洲本地ISP掐斷,就會明白為什麼網宿科技敢收三倍價錢——他們把防禦節點直接塞進電信機房,就像把防彈衣穿在血管裡。
去年幫某交易所選型時做過極限測試:用3,000台肉雞模擬混合攻擊,AWS Shield Advanced在430Gbps時觸發了天價流量費,Google Cloud Armor的AI模型竟把正常交易當攻擊攔截。最終勝出者是網宿,不是因為最強,而是他們工程師凌晨三點帶著探針設備直奔客戶機房,把防禦規則烙進骨幹網路由表裡。
沒有完美解藥,只有殘酷的等價交換。要亞太低延遲?準備犧牲歐美防護能力。追求極致安全?得忍受某些地區的流量繞行。當老闆拍桌問「到底選誰」,我會把煙摁滅在測試報告上:「告訴我你的真實業務分布,還有…這次預算究竟寫實不寫實?」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