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防CDN支持站群防护吗?站群防护实战指南
半夜被客戶電話吵醒,螢幕上流量監控圖飆出鋸齒狀峰值——又是站群被打。揉著太陽穴登錄防火牆,看著十幾個子域名同時閃紅報警,這種滋味同行都懂。高防CDN能不能扛住站群級攻擊?這問題我拿煙燙壞過三張鍵盤膜。
站群防護的本質是「連坐風險」管控。去年幫跨境電商處理過典型案例:攻擊者摸透站群共用IP段規律,一個子站被當跳板,整組服務器全線癱瘓。傳統單點高防像給每扇門配保鏢,站群卻要守護整棟連排別墅,院牆必須築得刁鑽。
實戰中踩過最深的坑,是某些號稱「無限防禦」的CDN廠商。測試時用300G流量打單站點穩如泰山,但當我將攻擊分散到50個子站點(每個僅6G),防護牆突然集體失憶——事後工程師承認其清洗策略未考慮分散式資源爭搶。真正的站群高防,得像蜂巢結構:每個節點既能獨立作戰,又能瞬間共享威脅情報。
配置要點藏在魔鬼細節裡:
1. IP調度玄機:別讓所有子站解析到同個Anycast節點。我習慣用「地理+業務」雙維度拆分,例如亞洲電商站走香港節點,歐美資訊站分流至法蘭克福,把攻擊火力自然稀釋
2. 證書煉獄的解法:泛域名證書?當心一個私鑰泄露全軍覆沒。現在用自動化工具為每個子站配獨立證書,配合OCSP裝訂技術,既保安全又不拖慢TLS握手
3. CC防護的障眼法:在JS挑戰頁面埋入子站指紋碼。當爬蟲試圖橫向掃描站群時,會觸發跨域攔截規則。某客戶靠這招讓黑客工具誤判成37個獨立網站,自動放棄集群攻擊
上個月某遊戲論壇站群遭遇變異型攻擊:黑客用合法搜索引擎爬蟲IP發起慢速連接,每子站僅佔用20個併發連接,但200個子站疊加就耗光服務器線程。最終解法是在CDN層部署動態信譽庫,當檢測到單IP在10分鐘內請求超過5個子站,立即啟用人機驗證——這招省下客戶擴容負載均衡器的五十萬預算。
別迷信廠商宣傳的「TB級防禦」。見過最靠譜的方案,是讓客戶買三個不同廠商的高防CDN,前端再用智能DNS做廠商級負載均衡。當某家清洗中心被打穿時,DNS在12秒內切走流量——這比任何單一防護都可靠。
凌晨四點的機房監控屏前,看攻擊流量像退潮般從各子站點消散,那種快感比濃縮咖啡還上頭。記住,站群防護玩的是立體戰術,你的武器庫裡永遠少一張底牌。
評論: